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
◆侯春飞 孟晓杰
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,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、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截至目前,生态环境部共命名六批468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87个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,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。
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。创建地区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指标体系为指导,探索建立了覆盖生态制度、生态安全、生态经济、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等各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。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、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、自然保护地监管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,形成了源头严防、过程严管、损害赔偿、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。同时,各创建地区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,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。比如,深圳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示范市称号的副省级城市,在2020年发布实施了我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统计制度。湖州市作为第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区,建立了“绿色GDP”核算体系,将资源消耗、环境损害、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,构建了“六位一体”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,建立了“司法碳汇生态补偿机制”,推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实现联动。
推动地方示范创建体系建立。各地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,积极推动制定省级示范创建管理规程、建设指标和管理办法,探索构建国家、地方多级联动的示范创建体系。比如,北京、内蒙古、浙江、福建等多地研究制定了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管理规程、建设指标和管理办法,重庆市建立了市—区县—镇街三级创建工作架构,福建建立了市—区县—街镇—村四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体系,系统推动地方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探索实践。
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走在区域或全国前列。通过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,系统推进环境污染防治、绿色低碳发展、生态安全维护、生态空间管控、人居环境整治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,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。468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、水环境质量处于所在省份前列,生态环境质量均达到优良以上,全面完成“十三五”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。2021年,深圳市,厦门市,贵阳市观山湖区、乌当区,台州市天台县,丽水市,宁波市宁海县、北仑区,拉萨市,肇庆市,雅安市宝兴县、荥经县等示范市县和“两山”基地所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位列全国前20名。浙江省作为第一个通过生态省评估论证的省份,2021年PM2.5年均浓度为24微克/立方米,水质优良(Ⅰ—Ⅲ类)水体占比95.2%,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有力助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将能耗、水耗、二氧化碳排放、绿色交通等纳入考核指标,推动创建地区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,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有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。创建地区强力推动能耗高、污染重、效益低产业的淘汰升级与绿色转型,率先开展碳排放强度控制,推广绿色建筑、绿色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,单位GDP的能耗、水耗等指标也基本处在所在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前列。创建地区所在市2021年GDP排名位于其所在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前50%的有114个。在中国投资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中,深圳市、厦门市分别位列第1、3位。“绿色”已经成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也成为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。比如,湖南省资兴市立足东江湖优质的冷水资源发展数字经济,推动数据产业项目发展,2021年产业园区实现IDC租赁收入8000多万元,带宽收入两亿元。
探索形成了一批鲜活实践样板,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国方案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涵盖山区、平原、林区、海岛等不同资源禀赋,东、中、西不同区位条件,初步探索形成了“守绿换金、添绿增金、点绿成金、绿色资本”4种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转化路径和“生态修复、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、生态工业、‘生态+’复合产业、生态市场、生态金融、生态补偿”8种典型实践模式。各地通过政策指引、规范指导、宣传推广、示范交流等方式,不断提升“两山”基地建设水平和成效,为全国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提供了可借鉴、可参考的经验做法。比如,浙江省桐庐县坚持“生态立县”,走出一条“铸美富民、强产兴县”的绿色发展之路,依托古风山水,打造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,2021年森林休闲康养旅游总收入235.78亿元;大力发展生态产业,2021年全县蜂产业链总产值超15亿元;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,招引制造类、研发类、总部类等快递及关联产业项目187个,实现快递产业应收超600亿元。
作者单位: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